文化
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
“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”出自东汉书法家、文学家崔瑗的《座右铭》,意思是持之以恒践行正确之事,久而久之成果自会芳香四溢。此语用来鼓励人们在学习、工作或自我提升中保持恒心,强调“坚持”是实现质变、收获成果的关键。
“铭”是我国古代一种固有文体,座右铭就是置于座右随时都能看到的铭文。崔瑗这篇《座右铭》是中国文学史上首篇以“座右铭”命名的作品。全文为:“无道人之短,无说己之长。施人慎勿念,受施慎勿忘。世誉不足慕,唯仁为纪纲。隐心而后动,谤议庸何伤?无使名过实,守愚圣所臧。在涅贵不缁,暧暧内含光。柔弱生之徒,老氏诫刚强。硁硁鄙夫介,悠悠故难量。慎言节饮食,知足胜不祥。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”文中凝练了儒家仁德与个人修养的精髓,表达了作者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和立场。其中“谦抑、仁德、感恩、务实、柔韧、节制、坚持”,一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气质和高尚品格。
崔瑗年轻时因意气用事铸成大错,后来写下这段文字置之座右,警戒自己要加强修养,切莫再犯错。经过多年艰苦磨砺,崔瑗逐渐成熟,他始终坚定理想坚守道德并勇于身体力行,学业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。崔瑗的努力上进逐渐被认可,40多岁时被任命为汲县(今河南卫辉市)县令,他勤政爱民,带领治下百姓开垦稻田、修缮水利,百姓为此作歌称赞。
“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”,点明了所有成功的关键在于“坚持”。此句以“芬芳”比喻品德的馨香,唯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实践,才能内化为品格,自然而然散发出人格的芬芳。
中国人自古深谙这样的道理,坚信持之以恒是取得成功的重要秘诀。早在两千多年前,孔子就提出“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”,强调在困顿中保持品德操守的重要性。
颜回是孔子极为器重的弟子,他长期坚守仁德之道,其恒心和毅力是孔门其他学生的楷模。《论语》中记有孔子对他由衷的赞誉:“贤哉回也。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”
颜回何以能做到“不改其乐”?孔子一语道破:“其心三月不违仁。”孔子说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,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”意思是颜回的心能长久地不离开仁德,而其他弟子仅能短时间内做到。颜回之乐不在物质财富,在他对精神价值的追求与坚守。从孔子的言语中我们不难看出儒家对道德修养的高度重视,颜回这种即使身处困境也始终坚守仁德的价值观念和处世态度,是孔子极为推崇和欣赏的。
苏秦苦读锥刺股,司马迁忍辱著《史记》,王羲之洗笔成墨池……成功并非一蹴而就,日积月累方显其真。每个人在思想养成和事业发展的道路上,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,但只要坚持不懈、默默耕耘,脚踏实地、久久为功,人生自会绽放出光彩和芬芳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赵美宁)
时间的年轮,镌刻着奋斗者行之有恒的足迹。
30年前,北京世妇会确立“以行动谋求平等、发展与和平”的崇高目标,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《北京宣言》和《行动纲领》。
30年来,在北京世妇会精神指引下,全球妇女事业蓬勃发展,为人类文明进步增添了亮丽色彩。中国通过自身探索,走出了一条将男女平等、妇女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独特道路,创造了让亿万妇女命运发生历史性改变的实绩。
看似寻常最奇崛,成如容易却艰辛。促进男女平等和妇女全面发展,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。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,无数事业充满着艰辛与挑战。回首峥嵘岁月,知难而进、迎难而上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精神基因,我们党是这一精神基因最有力的践行者和弘扬者。中国共产党人不畏风急浪高、不惧艰难险阻,敢于斗争,砥砺前行。
行之有恒,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。
从南湖红船,到西柏坡进京之路,再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……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实践探索证明:“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,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。”
为着持之以恒的使命担当,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,带领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。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。
伟大事业需伟大力量,伟大力量发轫于万千尺寸之功。有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和“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”的恒心,才能做出经得起历史、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实绩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谋划,一幅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图景铺展在世界面前——经济实力、科技实力、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;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,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;人的全面发展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……
行之有恒,彰显了一以贯之的历史主动。
新时代以来,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,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、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、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……我们党坚持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,百年大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,焕发出更加蓬勃旺盛的生机活力,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、不变色、不变味的历史主动,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。
今年4月,肯尼亚联合民主同盟总书记奥马尔率团来华访问,对中国共产党的管党治党经验深表赞叹,“迫不及待要将这些经验做法带回去与同事分享”。
行之有恒,彰显了始终不变的为民宗旨。
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,有一座名为《信仰》的群体雕塑——71位不同历史时期共产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,象征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带领群众奋进的光辉历程。
有恒者断无不成之事。自诞生之日起,我们党把为民造福的追求写在中华大地、写进人心深处。带领人民翻身得解放、领导土地革命实现“耕者有其田”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……百余年党史,就是一部为人民幸福生活不懈奋斗的壮丽史诗。
“行之苟有恒,久久自芬芳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示,昭示百年大党初心如磐。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通过自身的成功实践与倡议,将全人类命运与共的理念具体化、路径化,让由内而外的“芬芳”成为人类文明最动人的底色。“同球共济”的时代,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携手同心,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笃定前行,共同创造人类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的美好未来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自强)